当前位置:首页 > 诗词作者 >
清代诗人徐釚简介、轶事和典故-徐釚有哪些传世佳句?

徐釚

徐釚(qiú )(1636~1708)清代词人。字电发,号虹亭、鞠庄、拙存,晚号枫江渔父。吴江(今属江苏苏州)人。康熙十八年(1679)召试博学鸿词,授翰林院检讨,入史馆纂修明史。因忤权贵,二十五年归里后,东入浙闽,历江右,三至南粤,一至中州。游历所至月名流雅士相题咏。康熙皇帝南巡,两次赐御书,诏原官起用,不肯就。卒年七十三。

诗人徐釚代表作青玉案 其一 春夜张灯饮碧桃花下

离魂倩女东风起。笼夜月,情无底。人面去年谁月比。

暗怜小玉,重思崔护,深院愁如水。

太湖石畔苔茵洗。凤胫灯寒藏树尾。只恐似他轻薄死。

故烧红烛,满斟玉斝,狼藉胭脂里。

清代诗人徐釚:人物生平

  徐釚(1636-1708)〔清〕字电发,号虹亭、拙存、鞠庄、菊庄,晚号枫江渔父,江苏吴江人。
  康熙十八年(1679)试博学鸿词科,授检讨,康熙帝南巡诏以原官起用,不就。山水得力于黄公望、王蒙二家,曾问业于王□。善干笔皴擦,有以淡墨而后施浓墨,亦有以湿笔而后用千皴,用笔熟练。所作山石林木纵横交错莫辨其端倪,常以简笔勾勒略施渲染,加上紧密皴擦为之,笔致风秀,简淡清逸,颇有韵致。画蟹见笔墨,神趣如生。
  清文学家、藏书家。字电发,号虹亭,别号菊庄、鞠庄、拙存、枫江渔父,江苏吴江松陵镇人。康熙十八年(1679)举于鸿博,授检讨。入史馆纂修明史。因不附和权贵,康熙二十五年归里后,东入浙闽,历江右,三至南粤,一至中州,所至皆求书和作文,与名流雅士相题咏。康熙帝南巡时,两次赐给御书,并诏以原官起用,以婉辞称谢不就。在吴淞之西、澈浦之东,建“南州草堂”有藏书数千卷,并编有《菊庄藏书目录》。抄本有《北狩行录》、《窃愤录》等。藏书印有“电发”、“南州草堂”、“徐釚虹亭之印”、“虹亭抄本”、“菊庄徐氏藏书”等。著有《词苑丛谈》12卷、《枫江渔父图咏》1卷、《本事诗》12卷、《菊庄词谱》、《菊庄乐府》、《南州草堂集》30卷等。
行香子 归兴

(清代)徐釚

莺舌初圆。唤醒啼鹃。叹劳劳、旅鬓徒然。翩其反劳,不受人怜。

学嵇康懒,倪迂癖,米痴颠。

收拾残编。早买归船。算匆匆、世事空煎。翩其反劳,且自随缘。

觅三间屋,数竿竹,一池莲。

解佩令 早春听云居寺僧弹琴

(清代)徐釚

东风吹鬓,韶光暗去,怕难支、羁怀情绪。自听沙弥拂玉轸,缭垣低处。

恍潇湘、泪啼姚女。

灞亭秋老,枫江雁叫,入清商、弹来如许。飒飒凄凉小窗下,浑疑烟雨。

问梅花、此情谁诉。

梦江南 肠断

(清代)徐釚

肠断也,何处最关情。燕子楼中尘一缕,杜鹃枝上月三更。

教人恨怎生。